【成语承欢膝下意思介绍】“承欢膝下”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奉养父母的情景。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文化,也表达了对家庭亲情的重视。下面将从成语的出处、含义、用法及例句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成语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承欢膝下 |
拼音 | chéng huān xī xià |
出处 | 《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太后曰:‘吾思汝父之言,故令汝等居此。’……吾每念此,未尝不叹息也。夫‘承欢膝下’,诚为至乐。” |
含义 | 指子女在父母面前尽孝、奉养父母,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与关怀。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孝顺和家庭和谐。 |
近义词 | 孝顺、侍奉、奉养、膝下承欢 |
反义词 | 不孝、背弃、疏远、远离父母 |
例句 | 他虽在外奔波多年,但始终心系家中双亲,每逢节日必回乡承欢膝下。 |
二、成语详解
“承欢膝下”中的“承欢”意为承蒙欢乐、得到父母的欢心;“膝下”则是指父母的膝头,象征着子女在父母身边的亲近状态。整体而言,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与陪伴,是一种传统美德的体现。
在古代,这种行为被视为一种责任与荣耀。而在现代社会中,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承欢膝下”的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要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履行赡养义务。
三、使用建议
- 在写作或演讲中使用“承欢膝下”,可以增强语言的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
- 适用于描写亲情、家庭关系或弘扬传统文化的文章中。
- 注意语境,避免在不合适的地方使用,以免显得过于古板或生硬。
通过了解“承欢膝下”这一成语的含义与背景,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孝道与家庭关系的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