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古道热肠的解释】“古道热肠”是一个常用于形容人性格善良、热心助人的成语。它源于古代文人对仁义道德的推崇,强调一个人内心充满温情与正义感,愿意帮助他人,不计得失。
该成语常用来赞美那些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尤其在面对困难或需要帮助时,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成语“古道热肠”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古道热肠 |
拼音 | gǔ dào rè cháng |
出处 | 出自清代文学家李渔的《闲情偶寄·词曲》:“古人所谓‘古道热肠’者,非独指其心地之善,亦指其气概之豪也。” |
字面意思 | “古道”指古代的道德规范,“热肠”指一颗温暖的心。合起来表示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 |
引申意义 | 形容人性格温和、乐于助人、富有正义感,待人真诚。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赞美他人热心助人、心地善良的行为。 |
近义词 | 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热心肠、仁慈宽厚 |
反义词 | 冷漠无情、自私自利、铁石心肠 |
例句 | 他虽出身平凡,却有一颗古道热肠,常为邻里排忧解难。 |
总结
“古道热肠”是中华文化中一种高尚人格的体现,强调一个人内心的善良与对他人的关怀。在现代社会中,这种品质依然值得提倡和传承。无论是朋友之间,还是陌生人之间,拥有“古道热肠”的人往往能赢得更多的尊重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