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阋于墙的意思】“阋于墙”是一个出自《诗经》的成语,常用于描述家庭或内部成员之间的争斗和矛盾。这个成语虽然字面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背景却非常丰富。以下是对“阋于墙”的详细解读。
一、成语释义
阋于墙:原意是兄弟在家中争吵、打架,后来引申为家庭内部或群体内部发生争执、冲突,甚至互相攻击。
- 阋(xì):争吵、斗殴。
- 于墙:在墙内,指家庭内部。
该成语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意思是:兄弟之间虽然在家中争吵,但在外面却能共同抵御外敌。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 |
原文 |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本义 | 兄弟之间在家中争斗,对外则团结一致 |
引申义 | 家庭或群体内部矛盾,对外则可能形成合力 |
该成语最初强调的是“家和万事兴”的理念,即虽然内部有矛盾,但面对外部压力时仍能团结一致。后来,这一成语逐渐被用来形容内部不和、互相争斗的现象。
三、现代用法与语境
场景 | 用法示例 |
家庭关系 | 家中兄弟阋于墙,父母十分担忧。 |
组织内部 | 公司内部部门之间阋于墙,影响整体效率。 |
政治领域 | 国家内部势力阋于墙,导致政策难以推进。 |
在现代社会中,“阋于墙”多用于批评内部不和、缺乏团结的行为,尤其是在团队合作、企业管理或政治斗争中更为常见。
四、文化内涵与启示
1. 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成语提醒我们,即使在家庭中存在分歧,也应以大局为重,避免因内部矛盾而削弱整体力量。
2. 团结对外的价值
“阋于墙”虽强调内部冲突,但也暗示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内部的团结是关键。
3. 警示作用
成语常用于劝诫人们不要因小事而破坏整体利益,强调沟通与理解的重要性。
五、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阋于墙 |
拼音 | xì yú qiáng |
出处 | 《诗经·小雅·常棣》 |
原意 | 兄弟在家中争吵 |
引申义 | 家庭或群体内部争斗 |
现代用法 | 批评内部不和、缺乏团结 |
文化意义 | 强调家庭和谐与团结对外 |
启示 | 内部矛盾不应影响整体利益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阋于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对人际关系、家庭伦理和社会行为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内部矛盾时,要注重沟通与理解,维护整体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