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恶痛绝成语意思】“深恶痛绝”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厌恶和憎恨。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尤其在描述强烈的情感态度时非常贴切。
一、成语含义总结
“深恶痛绝”出自《汉书·王莽传》,原意是“极端地憎恨和痛恨”,现多用来形容对某种行为、现象或人的极度反感和讨厌。它强调的是情感上的强烈程度,而不是简单的不喜欢。
- 词义:极端地憎恨、痛恨。
- 感情色彩:贬义。
- 适用对象:通常用于人、行为、现象等负面事物。
- 近义词:咬牙切齿、恨之入骨、痛心疾首
- 反义词:爱不释手、情有独钟、喜爱不已
二、结构解析
成语 | 深恶痛绝 |
拼音 | shēn wù tòng jué |
出处 | 《汉书·王莽传》 |
结构 | 联合式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状语 |
示例 | 他对这种欺诈行为深恶痛绝。 |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对话 | 她对那些撒谎的人深恶痛绝。 |
新闻报道 | 社会各界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 |
文学作品 | 他对于背叛友情的行为深恶痛绝。 |
教育场合 | 老师对学生作弊的行为深恶痛绝。 |
四、注意事项
1. “深恶痛绝”虽然表示强烈的厌恶,但不宜用于表达轻微的不满情绪。
2. 在正式写作中,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适合使用该成语。
3. 与“痛心疾首”相比,“深恶痛绝”更强调“憎恨”,而“痛心疾首”则更多指“惋惜”或“悲伤”。
五、总结
“深恶痛绝”是一个表达强烈憎恨的成语,适用于各种需要表达极度反感的语境中。理解其含义、结构及使用方法,有助于在实际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