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人物对刘备的称呼都有哪些】在《三国演义》及正史《三国志》中,刘备作为蜀汉的开国皇帝,其身份和地位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口中有着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也体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与情感。
以下是对三国时期人物对刘备的不同称呼进行的整理与总结:
一、
在三国时代,刘备的身份从一个普通百姓逐渐成长为一方诸侯,最终称帝。因此,不同人物根据其与刘备的关系、所处的地位以及历史背景,会使用不同的称呼来指代他。这些称呼包括但不限于“备”、“玄德”、“主公”、“皇叔”、“汉中王”、“先主”等。
其中,“玄德”是刘备的字,常被文人或同僚使用;“主公”则多用于下属对上级的尊称;“皇叔”则是曹操等人在特定场合下的称呼,带有一定政治意味;“汉中王”和“先主”则是他在不同阶段的正式称号。
二、表格:三国人物对刘备的称呼汇总
称呼 | 使用者/出处 | 说明 |
备 | 刘备自称或他人直呼 | 刘备本名,较为随意,常见于日常对话或非正式场合。 |
玄德 | 同僚、文人、士大夫 | 刘备的字,表示尊重,常用于书信、诗文或正式场合。 |
主公 | 下属、将领 | 对上级的尊称,如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对刘备的称呼。 |
皇叔 | 曹操、董昭等人 | 曹操在许昌时称刘备为“皇叔”,意在拉拢或贬低,带有政治目的。 |
汉中王 | 刘备自封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此为正式称号。 |
先主 | 后世、臣子 | 刘备死后,后人或臣子称其为“先主”,以示尊崇。 |
刘使君 | 部下、官员 | “使君”是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刘备曾为徐州牧,故有此称呼。 |
刘豫州 | 他人称呼 | 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有人称其为“刘豫州”。 |
汉帝 | 蜀汉臣民 | 刘备称帝后,臣民称其为“汉帝”,体现其正统地位。 |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三国人物对刘备的称呼多种多样,既有亲昵的“备”,也有庄重的“先主”,还有带有政治色彩的“皇叔”。这些称呼不仅反映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也展现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与文化背景。了解这些称呼,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三国》人物的性格与历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