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中有细什么意思】“粗中有细”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看起来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但其实内心细致、考虑周全。这个词语常用于评价那些在关键时刻能展现出缜密思维和细致处理问题能力的人。
一、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粗中有细 |
拼音 | cū zhōng yǒu xì |
含义 | 表面粗犷,实则心思细腻,做事有条理 |
使用场景 | 形容人或行为,尤其在关键时刻表现出细致的一面 |
近义词 | 外刚内柔、大智若愚、粗中有细 |
反义词 | 草率行事、粗心大意、马虎了事 |
二、具体解析
“粗”指的是外表的豪放、不拘小节;“细”则是指内在的细心、考虑周到。这种性格特征常见于一些性格直爽但做事认真的人。例如,在工作中,一个看似大大咧咧的同事,却能在细节上做到无懈可击,这就是“粗中有细”的体现。
此外,“粗中有细”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方法,比如一种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讲究的方法,也可以说是“粗中有细”。
三、使用举例
1. 人物描述:
他虽然平时说话直来直去,但做起事来却非常细致,真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2. 工作场景:
这个项目方案看起来很简单,但仔细一看,每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真是“粗中有细”。
3. 生活场景:
她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在照顾家人时却总是想到很多细节,真可谓“粗中有细”。
四、适用对象
- 职场人士:适合那些在团队中表现突出、虽不张扬但执行力强的人。
- 领导角色:领导者如果具备“粗中有细”的特质,往往更容易赢得下属的信任。
- 普通大众:适用于形容身边那些表面随意但做事有分寸的朋友或亲人。
五、注意事项
虽然“粗中有细”是褒义词,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语境。如果过度强调“粗”,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这个人不够严谨;而如果只看“细”,又可能忽略了其外在的豪迈性格。因此,恰当使用该词,才能准确传达出对方的真实形象。
总结
“粗中有细”是一种非常积极的性格特征,既体现了人的外在豪爽,又展现了内心的细腻与智慧。在人际交往、工作合作中,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往往更受欢迎、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