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的龙城指什么】“但使龙城飞将在”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一诗,全诗为: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关切和对英勇将领的赞美。“龙城飞将”中的“龙城”是一个关键点,很多人对其含义存在误解或混淆。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文学意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龙城”在“但使龙城飞将在”中并非指一个具体的地名,而是借代之词,用来泛指边疆的重要军事要地或象征性的防御重镇。其来源与汉代名将李广有关。
在古代,“龙城”有时也被称为“龙庭”,是匈奴的都城之一,象征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中心。而“飞将”则是对李广的尊称,因其作战勇猛、骑射高超,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因此,“龙城飞将”可以理解为:如果当时有像李广那样的良将驻守边关,就不会让敌人(如匈奴)越过阴山南下侵略。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现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也寄托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唐代王昌龄《出塞》 |
诗句原文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龙城含义 | 非具体地名,多指边疆要地或象征性防御重镇;也可指匈奴的“龙庭” |
飞将含义 | 指汉代名将李广,因勇猛善战,被匈奴称为“飞将军” |
诗句意思 | 如果有像李广那样的良将驻守边关,就不会让敌军入侵中原 |
文学意义 | 表达对英雄将领的赞美,寄托对国家安全的希望 |
历史背景 | 借古讽今,反映唐代边疆战事频繁,百姓思安的愿望 |
三、结语
“龙城飞将”虽非实指某地,但其背后蕴含的历史与文化意义深远。它不仅是对李广的颂扬,更是对国家边防稳固的期盼。通过对“龙城”的解读,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古人对于和平与安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