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原文】《楞严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重要经典之一,属于大乘佛教经典,内容深奥,思想丰富,主要阐述佛法的修行方法与心性之理。此经以佛陀与阿难尊者之间的问答形式展开,深入探讨“心”、“识”、“性”等核心概念,并揭示成佛之道。
以下是对《楞严经》原文内容的总结,结合其核心思想与结构特点,以表格形式呈现:
项目 | 内容概要 |
名称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
出处 | 大乘佛教经典,相传为佛陀所说,由阿难尊者记录 |
体裁 | 对话体,以佛陀与阿难、诸弟子之间的问答为主 |
主旨 | 探讨“心性”、“识性”、“真如”、“如来藏”等核心概念,阐明修行路径与成佛之道 |
结构 | 全经共十卷,分为多个章节,涵盖理论与实践两方面 |
重点内容 | - 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身心现象的分析 - “七处征心”与“十番显见”的心性辨析 - 修行次第与戒定慧三学的实践 - 如来藏思想与众生本具佛性的论述 |
哲学思想 | - 心性不生不灭,常住不变 - 一切法皆依心而立,心为万法之源 - 真如自性清净无染,众生皆具佛性 |
修行意义 | - 强调“正念”、“正定”、“正慧”三大基础 - 提倡“观照自心”,以智慧破除妄想执着 - 指导修行者从凡夫到成佛的渐进过程 |
影响与地位 | - 在禅宗、净土宗、天台宗等宗派中均有重要地位 - 被视为修行实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
总结:
《楞严经》不仅是佛教哲学的重要文献,更是修行者修行路上的指南。它通过深入剖析心性与现象的关系,帮助修行者认识自我、超越烦恼、觉悟真理。尽管经文内容较为深奥,但其对“心”的探讨与对“道”的追寻,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注: 本文为基于《楞严经》原文内容的整理与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该经的核心思想与结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