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头六臂啥意思】“三头六臂”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能力非常强、本领高超,能够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甚至有“分身乏术”的感觉。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赞美某人办事能力强、精力充沛。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三头六臂 |
拼音 | sān tóu liù bì |
出处 | 出自《西游记》等古典小说,原意指神佛或妖怪具有超凡的能力 |
含义 | 形容人能力极强,能同时做多件事,或有非凡的本领 |
用法 | 多用于褒义,也可略带调侃意味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三头六臂”最早出现在古代神话和小说中,比如《西游记》中的哪吒就有“三头六臂”的形象,象征其神通广大。后来,这一成语逐渐被广泛使用,不再局限于神话人物,而是用来形容现实中那些能力出众、效率极高的人。
三、常见用法举例
场景 | 例句 |
工作场合 | 他一个人顶三个,真是三头六臂。 |
学习场景 | 她一边学习一边兼职,简直是三头六臂。 |
家庭生活 | 妈妈既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真是三头六臂。 |
四、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三头六臂”的关系 |
八面玲珑 | 处事圆滑,善于应酬 | 不同,强调社交能力 |
身手不凡 | 技艺高超 | 相近,但更偏向技能层面 |
分身乏术 | 无法兼顾多个任务 | 略带贬义,与“三头六臂”形成反差 |
五、总结
“三头六臂”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力超强、精力旺盛,能够在多个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它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被用来表达对他人能力的认可和赞赏。虽然带有夸张色彩,但正是这种夸张让成语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