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干盗书的出处】“蒋干盗书”是《三国演义》中一个经典情节,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与周瑜之间的智谋较量。这个故事虽在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但在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传颂,成为智慧与计谋的经典代表。
一、
“蒋干盗书”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具体出现在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盗书”。故事讲的是:赤壁之战前夕,曹操派谋士蒋干前往江东,试图劝降周瑜。蒋干虽为曹操心腹,但因与周瑜有旧交,自以为能说服对方归顺。然而,周瑜早已识破其来意,设下圈套,让蒋干误以为自己所见的“密信”是曹操的内部情报,最终导致蒋干败兴而归,也间接帮助了孙刘联军。
这一情节生动展现了周瑜的机智与反间计的巧妙运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二、出处信息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原文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盗书) |
作者 |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
故事背景 | 赤壁之战前夕,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对峙,双方展开智谋较量 |
主要人物 | 周瑜、蒋干、曹操 |
故事核心 | 蒋干受命劝降周瑜,却被周瑜设计误导,误读“假密信”,导致失败 |
文学意义 | 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心理战与反间计,是《三国演义》中经典的智谋描写之一 |
历史真实性 | 正史中无明确记载,属于小说虚构情节,但符合当时的政治氛围与人物性格 |
三、结语
“蒋干盗书”虽然是小说中的虚构情节,但它深刻地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与军事策略,同时也塑造了一个充满智慧与谋略的周瑜形象。这个故事不仅丰富了《三国演义》的情节结构,也为后世提供了许多关于权谋与心理战的思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