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高中课文原文】《望海潮》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收录于高中语文教材中。这首词以杭州的繁华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与都市的繁荣景象,语言华丽,意境开阔,体现了柳永词作中“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艺术魅力。
一、课文
《望海潮》全词如下:
> 望海潮
>
>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
>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地理和城市风貌,下片则着重描绘西湖的美景和百姓的生活情趣,展现了作者对杭州的赞美之情。
二、关键词解析
| 词语 | 含义 | 作用 |
| 东南形胜 | 东南地区地势优越,风景优美 | 引出杭州的地理位置优势 |
| 三吴都会 | 杭州是三吴地区的中心城市 | 表明其历史地位 |
| 钱塘自古繁华 | 钱塘江畔自古以来就非常繁华 | 点明主题 |
| 烟柳画桥 | 柳树轻烟笼罩着小桥 | 描绘杭州的自然景色 |
| 风帘翠幕 | 风吹动绿色的帘幕 | 展现居民生活的精致 |
| 参差十万人家 | 城市人口众多,房屋错落有致 | 表现城市的繁荣 |
| 云树堤沙 | 远处的树木与沙滩 | 再次描绘自然景观 |
| 怒涛卷霜雪 | 海浪翻滚如霜雪 | 形容钱塘江的壮观 |
| 天堑无涯 | 钱塘江如天然屏障,无边无际 | 突出地理特征 |
| 市列珠玑 | 商店陈列着珠宝珍品 | 展现商业繁荣 |
| 户盈罗绮 | 家家户户都有丝绸衣物 | 表示富裕生活 |
| 竞豪奢 | 百姓之间相互比富 | 描述社会风气 |
| 重湖叠巘 | 西湖周围山峦重叠 | 描写西湖的山水之美 |
| 三秋桂子 | 秋天的桂花香气浓郁 | 点明季节与美景 |
| 十里荷花 | 西湖沿岸荷香四溢 | 增添诗意 |
| 羌管弄晴 | 在晴天吹奏乐器 | 展现民间娱乐活动 |
| 菱歌泛夜 | 夜晚在湖面唱起菱歌 | 描写渔民生活 |
| 嬉嬉钓叟莲娃 | 渔夫与采莲少女欢笑 | 表现百姓的快乐 |
| 千骑拥高牙 | 大官出行仪仗隆重 | 展现社会阶层 |
| 乘醉听箫鼓 | 人们在酒后欣赏音乐 | 描写享乐之风 |
| 吟赏烟霞 | 文人雅士欣赏自然景色 | 表现文化氛围 |
| 异日图将好景 | 将来把这美景画下来 | 表达对美景的留恋 |
| 归去凤池夸 | 回到朝廷夸耀此景 | 表达自豪感 |
三、作品赏析
《望海潮》不仅是对杭州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生动描绘,也反映了北宋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生活的丰富。柳永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杭州的美丽与繁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词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这首词语言华美,结构严谨,是学习古典诗词的重要篇目,有助于学生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与表达方式。
结语:
《望海潮》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学生提供了了解古代城市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机会。通过学习这首词,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