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的意思是什么】“完璧归赵”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个成语讲述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文臣蔺相如奉命将和氏璧送往秦国,但秦王拿到玉后却不愿履行承诺,蔺相如凭借智慧与勇气,最终成功将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赵国的故事。
这一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有原则、有担当,不贪图利益,坚持原则,即使面对强权也不轻易妥协,最终保全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东西。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完璧归赵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拼音 | wán bì guī zhào |
释义 | 原指把完整的玉璧归还给原主,现比喻把原物完整地归还他人,或坚持原则,不轻易让步。 |
近义词 | 物归原主、完璧奉还 |
反义词 | 丢三落四、据为己有 |
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多用于书面语 |
例句 | 他虽然被胁迫,但始终没有交出机密文件,最终完璧归赵。 |
二、成语背景故事简述
战国时期,赵国拥有稀世珍宝——和氏璧。秦王假意以十五座城池换取此玉,赵王派蔺相如前往秦国交涉。秦王拿到玉后,却不肯兑现承诺。蔺相如机智应对,借故将玉带回赵国,并在使者面前揭露秦王的虚伪。最终,秦王无可奈何,只得放赵国使者回国,而和氏璧也得以完好无损地回到赵国。
三、现实意义
“完璧归赵”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 诚信与原则:无论面对何种压力,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2. 智慧与勇气:在危机中要冷静思考,勇敢应对。
3. 责任感:对所承担的任务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能因外力而动摇。
四、总结
“完璧归赵”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品质的体现。它强调了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坚定立场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国家交往,这种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