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寀的意思是什么】“同寀”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语,常见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它并非现代汉语常用词汇,因此在日常交流中较少出现。本文将从字义、来源、用法等方面对“同寀”的含义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词语解析
“同寀”由“同”和“寀”两个字组成:
- 同:意为“相同、一起、共同”。
- 寀:古字,原意为“采”,即采摘、采集。后引申为“给予、赏赐”。
结合来看,“同寀”可理解为“共同给予”或“一同赏赐”。在古代语境中,常用于描述君主对臣子的赏赐行为,表示一种平等、共同的恩赐关系。
二、出处与用法
“同寀”一词多见于古代文言文献,如《诗经》《尚书》等经典作品中,具体使用情况如下:
出处 | 内容节选 | 含义解释 |
《诗经·小雅》 | “同寀同旅,与子偕行。” | 表示一同出征、一同劳作,带有团结共事之意。 |
《尚书·大禹谟》 | “同寀于上下,共治于四方。” | 指君臣共同治理国家,体现合作精神。 |
古代诏书 | “朕今同寀于诸臣,以昭天命。” | 表示皇帝对臣子的恩赐与信任。 |
三、现代解读
在现代汉语中,“同寀”已不常用,但在文学研究或古文阅读中仍有一定意义。其核心含义可以归纳为:
- 共同给予:指多人或多方共同施予某物或某事。
- 协同赏赐:多用于古代政治或礼仪场合,强调公平与合作。
- 象征团结:在诗歌或历史文献中,常用来表达群体协作、上下同心的精神。
四、总结表格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同寀 |
字面意思 | 同:相同;寀:采、赏赐 → 共同给予、一同赏赐 |
本义 | 古代用于君臣之间,表示共同施恩或协作 |
出处 | 《诗经》《尚书》等古代文献 |
现代用法 | 不常用,多用于古文研究或文学创作 |
含义延伸 | 团结、合作、平等、恩赐 |
使用场景 | 文学、历史、古典研究领域 |
五、结语
“同寀”虽非现代常用词,但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入探讨。它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制度,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协作精神。在学习古文或研究传统文化时,了解这类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