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岛竦峙全诗】“山岛竦峙”出自东汉末年曹操的《观沧海》一诗,是整首诗中极具画面感和气势的句子。原诗为:
> 《观沧海》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一、
《观沧海》是曹操在北征乌桓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象,并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胸怀天下的豪情与志向。其中“山岛竦峙”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山岛高耸挺立于海中的景象,突出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丽。
此句不仅具有极强的画面感,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敬畏,同时为后文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等描写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关键信息对比表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观沧海》 |
作者 | 曹操(东汉末年)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注引《魏氏春秋》 |
诗句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字面意思 | 海水荡漾,山岛高耸挺立。 |
诗歌主题 | 借景抒情,表达胸怀大志与人生感慨 |
艺术特色 | 意象宏大,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
情感基调 | 壮阔、沉稳、豪迈 |
后世评价 | 被誉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之作 |
三、文化意义与影响
“山岛竦峙”作为《观沧海》中的经典语句,不仅展现了曹操对自然的热爱与观察力,也反映了他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胸襟与气魄。该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人广泛传诵,成为学习古诗的重要篇目之一。
此外,“山岛竦峙”也常被用于现代文学、影视作品中,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四、结语
“山岛竦峙”虽仅四字,却蕴含丰富的情感与意境,是《观沧海》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子之一。它不仅是自然景色的写照,更承载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远大的抱负。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曹操的豪情壮志,也能体会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